
《爱有来生》的片尾字幕上写着:“谨以此片献给天上的同学潘云晖。”潘云晖是俞飞鸿的高中好友。某年暑假,俞飞鸿在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张杨的邀请下,前往杭州车站接他。在离别之际,她远远地看见正要过马路的潘云晖,但由于时间紧迫,俞飞鸿没有叫住老同学。不久之后,俞飞鸿得知潘云晖因白血病离世的消息。
那是俞飞鸿身边第一个离开人世的人:“我家里的老人都很长寿,像我爷爷就是百岁时才故去的。潘云晖的离去第一次让我对死亡有了真正的接触。”13年前,俞飞鸿读到一篇名叫《银杏,银杏》的小说,再次感受到失去好友的生死无常。当她将所有的回忆和情感通过电影《爱有来生》表达出来时,她第一个想到的是献给潘云晖。
潘云晖的离世对俞飞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开始更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的触动促使她创作了《爱有来生》这部电影,以此纪念与她共度青春时光的老友。
影片《爱有来生》不仅是一部关于爱情和重生的故事,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失去、重生与希望的感人故事,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珍惜当下、感恩生命的信息。
电影中的每一幕都承载着俞飞鸿对潘云晖的怀念与敬意。她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将对逝去好友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珍视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让他们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那份温暖与感动。
潘云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友情的见证,更是一种生命哲学的体现。俞飞鸿将这份情感融入电影,使之成为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影片《爱有来生》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对逝去好友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俞飞鸿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不仅传递对潘云晖的怀念,更希望能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