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指出从2017年1月1日起,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将平均上调5.5%。这意味着养老金连续十三年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在过去11年中曾连续10%增长,但去年调整幅度降至6.5%左右,今年进一步下降至5.5%。
养老金标准调整幅度为何下降?未来走势如何?
据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介绍,养老金调整幅度主要依据去年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以及社保基金五个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朱俊生指出,未来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将日益增大,养老金投资收益可能受限于经济下行压力,而财政收入增幅放缓,转移支付能力有限,因此养老金标准调整幅度可能继续下降。
具体来看,2017年养老金调整幅度下降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经济发展放缓导致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养老金支付能力受限。其次,物价上涨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使得养老金调整幅度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再者,社保基金收支压力增大,养老金调整幅度需要考虑到基金的可持续性。最后,养老金投资收益可能受限于经济下行压力,因此调整幅度需要适当控制。
综合来看,未来养老金标准调整幅度可能继续下行,养老金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养老金调整幅度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社保基金等因素,以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