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包括四谛、三谛、二谛、八正道以及三十七菩提分。四谛是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描述了人生的苦难,包括三苦和八苦。集谛则解释了苦难的原因,源于贪瞋愚痴的行动。灭谛指出解脱之道,即灭尽烦恼和生死轮回。道谛是达到解脱的方法,原始佛教认为是八正道。
三谛包括空谛、假谛和中道谛。空谛认为一切事物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假谛认为事物有如幻如化的相貌,中道谛则认为这些都不出法性。二谛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是空,俗谛是有。真俗二谛是缘起性空论,世间事物由众多因素相依相持而形成,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
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和正定。其中,正见是最根本的一道,其他七道都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进行精进不懈的修行。八正道也是原始佛教的道谛具体内容,旨在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苦行主义和享乐主义。
三十七菩提分包括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圣道支。四念住通过观察身、受、心、法去除四种颠倒。四正断强调断恶修善的努力。四神足通过定来得到神通。五根和五力是修行的内在条件及其增长后的力用。七觉支是达到佛教觉悟的七种次第,八圣道支是通向涅盘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
佛教强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诸佛所教导的。自净其意是贤圣之间的关键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