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乡的石牌坊拥有超过一百八十年历史,它的建立与居住在该地的赵家族人有着紧密的联系。赵家第10代子孙赵珂,在山西铁货商人王泰来的帮助下,开始经营铁货生意,逐步壮大,最终成为当地的富户。尽管赵珂是一位富商,但他性情慷慨,乐于助人,因此在当地享有很高声望。在清朝初期白莲教起义时,有人指控赵珂支持了一百多名壮丁,有反叛之意。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壮丁只是赵家的看门护院,而且赵家七代同堂,家庭和睦。皇帝非但没有追究,还准许赵家建造七世同居坊以示荣耀。
牌坊街的名字源于石牌坊的建立,此前该街道并无名称。赵家第15代子孙赵浚,担任河北保定县知县,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由于保定县财政困难,赵浚卖掉家产以纳税,导致赵家后来陷入困境,后人不得不离开饮马口,投奔周村的亲戚。尽管赵家衰落,但屹立不倒的石牌坊见证了赵家先人的成就。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而民间通常称之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牌坊的历史悠久,远至周朝已有其存在。牌坊与牌楼虽然都是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建筑,但牌坊无楼构造,无斗拱和屋顶,而牌楼则有。牌坊常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官署和街道路口等处。由于长久以来百姓对“坊”与“楼”概念混淆,两者最终成为一个通用的称呼。
在中国古代,立牌坊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它代表着丰富象征意义,这些意义主要通过牌坊上的雕刻和绘画表达出来,如龙凤象征皇家的权威和高贵,蝙蝠象征福气,鹿象征吉祥等。除了动植物图案,牌坊还具有“坊眼”特色,上面往往刻有题字或对联,显示其建造对象、原因、建造者和时间。在过去,只有功名显赫的人才有资格建立牌坊,而且建造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获得皇帝准许建造牌坊,对个人、家族和当地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世同居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解读中国古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