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 滚动轴承概述
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内圈装配在轴上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与轴承座孔装配在一起起支承作用。滚动体使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保持架将滚动体等距离排列隔开,以避免滚动体直接接触,减少发热和磨损。
16.1.2 滚动轴承的材料及特点
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和滚动体使用强度高、耐磨性好的轴丛肢承钢制造,工作表面要求磨削抛光,达到很高的精度。轴承保持架有冲压的和实体的两种,冲压保持架一般用低碳钢板冲压制成,与滚动体间有较大的间隙。实体保持架常用铜合金、铝合金或塑料经缺橡切削加工制成,有较好的定心作用。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相比,具有滚动摩擦的特点,摩擦阻力小,启动及运转力矩小,启动灵敏,功率损耗小且轴承单位宽度承载能力较大,润滑、安装及维修方便等优点。缺点是径向轮廓尺寸大,接触应力高,高速重载下轴承寿命较低且噪声较大,抗冲击能力较差。
16.2 滚动轴承的类型及其代号
滚动轴承类型繁多,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滚动体形状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球形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接触是点接触,运转时摩擦损耗小,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弱;滚子滚动体与内外圈是线接触,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强,但运转时摩擦损耗大。按滚动体的列数,滚动轴承又分为单列、双列以及多列。按轴承所承受的载荷的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滚动轴承可以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向心轴承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推力轴承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16.2.3 滚动轴承的代号
滚动轴承代号由字母和数字表示,由前置代号、基本代号和后置代号三部分构成。基本代号是轴承代号的主体,代表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尺寸。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是轴承在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方面有改变时,在基本代号左右增加的补充代号。
16.3 滚动轴承的选择
轴承的载荷、转速、调心性能、安装和拆卸、运转精度和经济性要求都是选择轴承类型时应考虑的因素。在轴承座没有剖分面而必须沿轴向安装和拆卸轴承部件时,应优先选用内、外圈可分离的轴承。在轴的刚度和轴承座孔的支承刚度较低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圆柱滚子轴承和滚针轴承。对于运转精度要求高的轴承,需选用过盈配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球轴承、低精度、低价格的轴承。此外,轴承类型的选择还要考虑轴承装置整体设计要求,如轴承的配置使用性、游动性等要求。
16.4 滚动轴承的载荷分析、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滚动轴承工作时,滚动体所处位置不同,轴承各元件所受的载荷和应力随时都在变化。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疲劳点蚀、塑性变形和磨损。滚动轴承设计准则,选定轴承类型后,决定轴承尺寸时,应针对主要失效形式进行计算。疲劳点蚀失效是疲劳寿命计算的主要依据,塑性变形是静强度计算的主要依据。对一般工作条件下做回转的滚动轴承应进行接触疲劳寿命计算,还应做静强度计算;对于不转动、摆动或低速转的轴承,要求控制塑性变形,应做静强度计算;高速轴承由于发热易造成磨损和烧伤,除进行寿命计算外,还要核验极限转速。
16.5 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计算
滚动轴承的寿命是指轴承中任一个滚动体或滚道首次出现疲劳扩展之前,一个套圈相对于另一个套圈的转数,或在一定转速下的工作小时数。滚动轴承的寿命与所受载荷的大小有关,工作载荷越大,引起的接触应力也就越大,轴承的寿命越短。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公式为 PⁿL10=Cⁿx1=常数,其中,P是当量动载荷,L10是基本额定寿命,C是基本额定动载荷,ε是寿命指数。
16.6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轴和安装轴承的箱体或轴承座,以及轴承组合中受力的其他零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轴承的配置应保证轴和轴上零件在工作中的正确位置,防止轴向窜动,固定其轴向位置,当受到轴向力时,能将力传到机体上。轴承内、外圈都应可靠固定,固定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轴承上的载荷性质、大小及方向,以及轴承类型和其在轴上的位置等。轴承的润滑目的是降低摩擦力、减轻磨损,润滑剂主要有润滑脂和润滑油两种。轴承的密封是为了防止灰尘、水分及其他杂质进入轴承,并组织轴承内润滑剂的流失。轴承的密封方法很多,通常可归纳成两大类,即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