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衡量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我们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或露点来表示湿度。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内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即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一般用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克数表示,单位为g/m3。计算公式为:Ha=mV/V,其中mV为待测空气中水蒸气质量,V为待测空气的总体积。
相对湿度则表示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的分压(Pw)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的分压(PN)的百分比,即HT=(Pw/PN)T×100%,通常用RH%表示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大。即使气体中的水蒸气压相同,其相对湿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空气湿度,实际上是指相对湿度。
在高温气体中,含水蒸气量较大。当气体冷却时,即使所含水蒸气量不变,相对湿度也会逐渐增加。当达到某一温度时,相对湿度达到100%,呈饱和状态。进一步冷却时,部分水蒸气将凝聚生成露,这个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定义为空气在气压不变的情况下,使其所含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必须冷却到的温度。
气温与露点的温差越小,表示空气越接近饱和状态。这意味着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点,水分更易于凝结成露或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