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农历,也称夏历,历史悠久,起源于夏代以前。1970年以后,我国将其正式称为“农历”。
2. 农历的月份是以朔望月为基准,即朔望月的时间长度为29日12小时44分3秒(约29.5366日)。因此,农历中,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
3. 农历与纯粹的阴历有所不同,因为农历的年份中的大月和小月是经过精心推算决定的,而不是简单的交替排列。
4. 农历的每个月初一是朔日,即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以黑暗的一半面对地球的时候。在农历的100个月中,大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5. 虽然农历的12个月大约为354.3667日,与回归年相差约11天,但为了保持农历与季节的一致,每隔3年就会增加一个闰月,以消除多余的天数。这样,农历的闰年就会有13个月。闰月的设置通常根据节气的情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