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在一定时期内未被分解而残留在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这些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常见的几类农药包括:已经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如砷、汞最终无法降解,因此长期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由于化学性质稳定,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容易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虽然它们的毒性并不高,但残毒问题依然存在。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然而,这类农药中存在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若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难以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例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是一种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以及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改进农药生产工艺、提高农药使用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药残留的风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