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钢过程中产生的渣分为转炉渣、平炉渣和电炉渣,其排出量约占粗钢产量的15%到20%。这些渣主要由钙、铁、硅、镁等元素的氧化物构成,其中的主要矿物相包括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钙镁橄榄石、钙镁蔷薇辉石等。此外,还存在少量游离氧化钙、金属铁以及氟磷灰石等杂质。如果当地矿石含有钛和钒,钢渣中也会含有这些成分。不同钢厂所用原料和产品不同,导致钢渣成分有所差异,这些渣可以用于水泥、道路建设和工民建筑等。
工业废物废渣不应直接排入农田,若短期内无法综合利用,通常会用于建筑回填或置于废渣场堆放,并设置沉淀池处理渗出的废水。正规钢厂的原料中硫含量通常低于0.5%,而砷、汞、镉、铅等有害物质含量极低,因此钢渣中的这些有害成分也很少。这表明钢渣直接排放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较小。然而,小型或土钢厂原料质量不稳定,有害物质成分超标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些钢厂的钢渣有毒有害成分远高于正规钢厂,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大。
因此,直接将钢渣放入农田对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影响取决于钢渣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例如,过量的铁、硅、钙等元素可能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影响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重金属如铅、镉等在土壤中的累积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最好的做法是通过权威机构对钢渣进行检测并提出处理建议,以确保其安全利用。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