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键理论是化学键的一种模型,它主要研究原子间如何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共价键的形成基于共用电子对的概念,电子对的数量决定了键的数量。例如,在二氧化碳(CO2)分子中,碳原子与每个氧原子共用两对电子,形成双键结构。具体来说,这个双键包括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
对于氢溴酸(HBr)分子而言,氢原子和溴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单键。这种单键仅由一个σ键组成。σ键是由沿分子轴线直接重叠的原子轨道形成的,而π键则由侧向重叠的原子轨道形成。
当两个共用电子的原子是同一元素时,形成的共价键被称为非极性共价键。例如,在氧气(O2)分子中,两个氧原子间的键是非极性的,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负性,导致电子分布均匀。
相反,当两个原子不是同一元素时,形成的共价键被称为极性共价键。例如,在氯化氢(HCl)分子中,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因为它们的电负性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电子更倾向于靠近氯原子。
一般来说,如果两种元素的电负性之差小于1.7,则它们之间的共价键被认为是极性共价键。电负性差异越大,键的极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