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中悬浮物(SS)的检测通常包括将水体摇匀后测量,取样时应取水体中间部分,而非上清液。悬浮物是指通过滤器(如滤纸)无法过滤的固体物,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测定。一种是减差法,根据总固体和水溶性固体的差值来计算悬浮物含量;另一种是直接过滤法,即重量法。
直接过滤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取100ml均匀样品倒入已经恒重的玻璃滤器或滤纸中。然后,将带有残渣的滤器或滤纸(同样需要恒重的称量瓶)放入105至110摄氏度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大约需要2至3小时。干燥完成后,将滤器或滤纸连同称量瓶一起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并进行称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精确地测定出悬浮物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悬浮物的测定不仅限于污水,还包括其他水体,如地表水、地下水等。不同水体中悬浮物的来源和组成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样位置和测定方法。此外,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变量,确保每次操作的一致性。
总之,悬浮物的测定是水体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确的测定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从而保障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