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进则退 bù jìn zé tuì 表达了不前进就会后退的道理。这句话出自《邓析子·无后篇》,原文提到:“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它形象地描绘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不持续进步,就会逐渐落后。
“不进则退”是一个紧缩式的成语,广泛应用于人的思想、学习、工作等多个方面。在使用时,它一般作为谓语或定语出现。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进取心,就可能逐渐落后,因此常常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强调了学习需要持续努力,否则会逐渐落后。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进则退”也常用来鼓励人们积极进取。比如,如果当前的形势是不利的,那么就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正如“现在的形势是不进则退;只好逆水行舟了”。这里的“逆水行舟”同样表达了在困难环境中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进则退”与“逆水行舟”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逆水行舟”还包含了前进过程中需要克服重重阻力的意思,这在“不进则退”中并未体现。
综上所述,“不进则退”是一个强调持续进步的成语,适用于鼓励人们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避免因停滞不前而落后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