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静脉滴注实际上是直接进入血管,不涉及吸收过程。10%的氯化钠浓度过高,主要用于补充电解质。脑梗塞是因为脑血管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血浆中的钠含量对渗透压有决定性影响,10%的氯化钠可以迅速提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使细胞内的水分流向细胞外,增加血液量,有助于冲开脑部的血栓,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虽然静脉滴注效果更快更直接,但考虑到您外公的年龄,以及药物可能导致的高钠血症和急性左心衰等严重副作用,口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在使用静脉滴注时,必须密切监测血清钠、钾、氯浓度,以及酸碱平衡、肾功能、血压和心肺功能等指标。
补充说明,口服10%氯化钠的目的是缓慢补充细胞外液中的钠盐,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外液,减少对细胞的直接损伤。静脉滴注虽然可以快速提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可能因为血钠浓度迅速升高,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口服的方式更为温和,可以避免短期内血钠浓度的急剧变化,减少脑细胞损伤的风险。因此,尽管口服起效较慢,但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口服可能更为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滴注,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对于上了年纪的患者,尤其是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静脉滴注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风险和副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10%氯化钠的治疗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水平,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口服可能是更为安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