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的婚俗,总感觉和青岛有不小的区别。比如结婚当天的流程,淄博这边通常在早上8点前过门,新郎的朋友们往往会在前一天晚上就驻扎好,等到吉时一到就和新郎一起去敲新娘家的门。这时新娘的兄弟或同辈的朋友们会堵在门内,向新郎索要进门红包,金额多少无所谓,主要看新郎的态度。拍完娘家照后,娘家亲戚会跟随迎亲车队直接前往饭店,大约在八点半左右入席,直到中午12点左右才结束。
而青岛那边的风俗则大不相同。新娘子通常要在娘家待到中午12点才由新郎接进门,然后才开始按照传统程序进行。婚宴则通常在晚上举行,有时也会选择当天晚上,有时则另找时间。
至于新娘回娘家的习俗,淄博讲究初二回门,而青岛则更看重初四之后。初四之前回娘家会被认为是对公婆不尊敬,甚至给娘家带来不吉利。因此,在青岛,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初四之前新娘是不会回娘家的。
我个人对这些风俗并没有太大的在意,只当作了解。今年春节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回淄博,所以大年初一就带着媳妇回了她娘家,结果被拒之门外,只放进了车里的她和她母亲。饺子下好后,我在室内吃,而她则在车里吃,感觉十分别扭。
因为心疼媳妇,所以赶紧吃完就回家了。直到初三回到淄博,待了两天后,初五才正式回青岛,正儿八经地与全家人一起聚餐。
总的来说,这些婚俗虽然各有特色,但也让人感觉有些繁琐。不过,这也体现了人们对婚姻的重视,以及对家庭的尊重。
尽管风俗各异,但这些细节都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也是家庭间情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