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材和带材的轧制表面加工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通过板材和带材的生产工艺表示。第一种是经过热轧、退火、酸洗和除鳞处理后的钢板表面,这种表面呈现黯淡粗糙的特点。
第二种表面加工比第一种好一些,但仍然是黯淡的。其工艺包括冷轧、退火、除鳞以及最后用毛面辊进行轻轧。第三种表面加工用于建筑应用最为常见,其退火和除鳞后会用抛光辊进行最后一道轻度冷轧,表面略带光泽,适合进一步抛光。
第三种表面加工中的光亮退火是一种反射性表面,经过抛光辊轧制并在可控气氛中进行最终退火。这种表面处理仍然保持其反射性,不会产生氧化皮。由于光亮退火过程中没有氧化反应,因此无需再进行酸洗和钝化处理。
抛光表面加工由3A和3B表示。3A表面经过均匀研磨,磨料粒度为80~100;3B表面则进行毛面抛光,通常使用粒度为180~200的砂带在2A或2B板上抛磨。
第四种表面加工是一种单向表面,反射性较弱,可能在建筑应用中用途最广。其工艺包括先用粗磨料抛光,最后再用粒度为180的磨料研磨。
第六种表面加工是对第四种的进一步改进,即在磨料和油介质中用坦皮科抛光刷抛光第四种表面。英国标准1449中没有这种表面加工,但在美国标准中可以查到。
第七种表面加工被称为光亮抛光,适用于已经磨得很细但仍有磨痕的表面。通常使用2A或2B板,用纤维或布抛光轮和相应的抛光膏进行处理。
第八种表面加工是镜面抛光表面,反射率高,常被称为镜面表面。这种表面通过细磨料连续抛光,然后用非常细的抛光膏打磨。在建筑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表面如果用在人员流动量大或人们经常触摸的地方,会留下手印。手印虽然可以擦掉,但有时会影响美观。
“官方”标准和文献中描述的表面加工只是一般性的介绍,最直观的表示方法是查看样本。抛光或金属精加工厂家将提供各种表面加工的样品,用户应与他们讨论。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是CLA(中心线平均值),测量仪在钢板表面横向移动,记录下峰谷的变化幅度。CLA值越小,表明表面越光滑。下表展示了不同表面加工对应的CLA值。
表面加工CLA(微米)
2B 0.1-0.5
2A 0.05-0.1
2D 0.4-1.0
3 0.4-1.5
4 0.2-1.5
8 0.2
EP 基本值的1/2
EP=电解抛光,大致可将峰谷的变化幅度减少到原表面的1/2。
机械抛光时需要注意,用砂纸或砂带进行的研磨操作属于磨光切割操作,会在钢板表面留下细纹。使用氧化铝作为磨料时,需注意压力问题。任何研磨部件,如砂带和磨轮等,在使用前绝不能用于非不锈钢材料,以免污染不锈钢表面。为了确保表面加工的一致性,新砂轮或砂带应在成分相同的废料上试用,以便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