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家前街位于南昌市西湖区,东边紧挨八中,西边略过,这里曾是“干家大屋”的所在地。干家大屋的辉煌历史,可以从多个巷名中窥见一斑,如干家大屋巷、干家前巷、干家后巷、干家塘巷等,这些巷名都与干家大屋紧密相连。据《南昌市地名志》记载,干家大屋巷南北走向,北至干家塘巷,主巷长110米,宽1.9米。干家前巷则从系马桩延伸至象山南路,全长500米,宽4.1米。
干家大屋的建造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据《西湖区志》记载,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皇帝到南昌时,干从濂作为已退休的官员接待了他。乾隆在南昌期间非常满意干从濂的接待,因此在回京后拨款修建了干家府第。干从濂,字希周,是星子北乡干家嘴人,自幼聪慧,七岁时便能与诸儒生讨论《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乾隆十三年(1748年),他中了进士,曾平定甘肃、新疆,担任台湾兵部道台多年,后又担任宁夏兵备道,最终告老还乡。
干家大屋占地六十余亩,水塘六口,房屋五栋,分为六进,第一进的大厅上方悬挂有“浮威堂”匾额,系乾隆亲笔所书。大屋内曾藏有大量文物,但在1939年日军侵占南昌后,这些文物被抢劫一空。干家还建有自家戏台和戏班,名为“凌云班”,日夜笙歌,戏剧不断,兴盛一时。此外,干家还有干家菜园、花园及私学。
晚年,干从濂潜心读书,著有《读易随笔》、《周官考信录》、《西夏河渠要志》等多部文稿,记录了自己的一生经历和读书心得。干家的后人中也不乏杰出人才,他们都从干家大屋走出。
然而,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干家大屋却在上世纪80年代后被拆除,不留痕迹。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消失,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