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氟病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疾病,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但过量的氟摄入将引发氟中毒,导致地氟病。
地氟病主要影响牙齿和骨骼。轻度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氟斑牙,牙齿表面出现斑点或变色。重度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患上氟骨症,表现为骨密度增加、骨质硬化、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躯干变形和瘫痪,导致终生残疾。氟中毒还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视器官和皮肤等多器官系统的全身性疾病。
在中国,地氟病主要分为饮水型和燃煤型两种类型。饮水型地氟病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贵州、湖北等地,病区人口达到1.12亿。燃煤型地氟病虽然病区人口较少,但病情较为严重,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达4.32%。这些地区的地氟病患者,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地氟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政府、社会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通过改善水源、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减少地氟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