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血糖,血糖则通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产生。当我们感到饥饿时,实际上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降低所致。这时,身体会发出信号,促使我们去补充食物。如果未能及时补充,身体会启动分解肝糖元的机制,这是脂肪分解产物,由胆汁完成。这会让人感到饥饿感减轻,但并不是真正的不饿。
饥饿的根本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一种可能是血液问题,比如遗传因素导致的血糖浓度始终偏低,这会导致持续性饥饿,即使吃得多也不会感到满足,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且缺乏体力。(建议做血检)另一种可能是消化系统功能不佳,小肠、胃等无法有效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导致血糖浓度始终不高,容易饥饿。(建议做肠胃检查,甚至包括口腔、食道、胆等)
还有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身体瘦弱且情绪波动大(俗称甲亢,建议去医院测试甲状腺)。另一种可能是因为肝脏功能不正常,当血糖降低时,肝脏不能及时分解肝糖元维持正常活动能量,导致持续消耗血液中的糖元,造成更强烈的饥饿感。(建议检查肝胆功能,胆功能异常也会导致脂肪无法正常转化为能量物质,人会发胖且吃不下油腻食物)
此外,肾功能问题也可能导致饥饿,因为营养物质需要经过肾脏过滤才能进入血液循环,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身体处于营养不足的状态,表现为饥饿。(建议检查肾功能,肾小管和过滤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糖尿病,人会瘦弱,皮肤差,有红疹,尿液颜色异常)
以上六种情况中,可能不止一种因素在起作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小的损害可能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来应对,但当感觉不适时,身体机能可能已经下降很多,所以一种病症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单的自我测试方法包括:评价自己的肥胖程度、亢奋程度、运动能力、免疫能力、尿液颜色等。肥胖多为第四或第六种原因;亢奋多为第三或第六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且持续时间长则可排除肝胆问题;免疫力差容易生病多为第一或第六种;尿液黄色粘稠则多为第五或第六种;排除其他原因则多为第二或第六种。
如果症状不明显或不严重,可能是轻微消化不良导致。如果是高体力劳动者,这属于正常反应。最近才出现这种情况,注意观察近期是否有新的生活习惯或环境变化,包括新家具、新仪器、新习惯、疾病接触史、气候等。
如果3小时内就感到饥饿,表明问题较为严重,建议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