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如念珠,共一百零八颗。这些珠串由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材料制成,配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不同颜色的绦饰,由项上垂挂至胸前。朝珠的佩带权仅限于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以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所属的官员,还有五品官以上的命妇。根据官品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朝珠的材质和绦色也有所不同。其中,东珠和明黄色绦饰为皇帝、皇后和皇太后专享。
朝珠的材质多样,不仅有东珠,还包括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串朝珠中有四个大珠,称为分珠,象征四季。朝珠两侧还悬挂有三串小珠,名为“纪念”。男女佩带方式有别,男左女右,各10粒。背后还有一串下垂的珠子,称为“背云”。这些细节体现了清代朝服的精致与等级分明。
朝珠不仅是装饰品,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根据清《会典》的规定,从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佩挂朝珠。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反映了官员的品级和地位。这一传统在清代宫廷和官场上得到了严格遵守。
朝珠的材质和佩带方式都体现了清朝对礼仪和等级制度的重视。每颗珠子、每根绦饰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等级象征。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清代宫廷的奢华,也反映了官场文化的精致与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