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仁宗庆历三年的春天,范仲淹巡视边境时,得知环州羌族大都与夏国国主元昊暗中交往。为抵御西夏,环州所属鹿州判官种世衡修建了青涧城,该城位于延安东北二百里,很快在羌族百姓中建立了良好声望。范仲淹认为种世衡是镇抚羌族的理想人选,便奏请宋仁宗调任他为环州知州。
羌族部落酋长牛奴讹平时性格倔强,但听说种世衡到来,竟远道迎接。种世衡与他约定,次日一定前往他的帐幕慰劳部落百姓。当晚,雪如鹅毛般落下,积雪足有三尺深。左右侍从担忧地说:“牛奴讹凶狠狡诈,难以信任,况且道路险阻,不易行走。”种世衡却坚定地说:“我正是以信义结交羌人,怎能错过约定的日期?”于是,他冒着大雪前行。
到达后,牛奴讹大为吃惊,说:“我世世代代住在这里,汉人的官吏从未敢来,你却不疑心,真是难得!”于是,牛奴讹率领全部落向种世衡行礼,整个部落都感动得口服心服。
讲信对于消除疑心和收买人心,确实是一剂良药。这个例子说明,诚信与守信在心与心之间可以畅通无阻,有时甚至比锐利的武器更能发挥作用。在战争中,人心的向背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种世衡的故事正是这样一个好案例。
种世衡的举动不仅赢得了羌族的信任,也展示了诚信的力量。他的做法证明了,只要真心诚意,就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建立牢固的信任,这对于维护边疆稳定,抵御外敌入侵有着重要意义。
种世衡的故事也启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诚信是基石。无论是官民之间,还是部落之间,建立信任都需要时间与努力。种世衡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故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