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大脑只开发了10%”这一说法广为流传,但这一观点是否真实可靠呢?人们为什么如此固执地相信这个传说?记者访问了神经科学专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真相。
“10%传说”究竟源于何处?这一说法的确切来源并不明确,许多人认为它出自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之口。詹姆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普通人的潜在智能只开发了10%。然而,他并未给出实验依据,至今也无人严肃验证这个数字。
此外,上世纪30年代,神经外科医生怀尔德·潘菲尔德在研究中发现,当他用电流刺激大脑的某些部分时,大脑皮层毫无反应。这被认为是“未开发的90%部分”。但蒋斌教授指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如今我们知道这些区域其实有其他功能。
大脑没有无用的部分,任何一位严肃的神经科学家都不会断言大脑的某一区域是无用的。大脑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之间的快速放电。这些神经放电和联系产生了大脑的高级功能。其他能量则用于控制其他活动。
成像技术显示,大脑和身体肌肉一样,大部分都是24小时持续活动的。即使在睡眠中,某些脑区也是活跃的,这是为什么小孩子经常因为尿床而梦见自己泡在水中。显而易见,即使是最简单的行为也会涉及大脑的多个部分。
推翻“10%说法”的铁证是人脑大小的变化。猿人时期的大脑只有三四百克,而现在是一千三四百克。如果不是生活中需要,大脑不会无端发展到这么大。这说明对于人类整体来说,只有大脑不够用,不会有用不完的大脑。
“10%传说”为懒于付出努力的人提供了理论庇护。尽管从来没有人具体论证出10%这一数据是如何得来的,但无数的广告、宣传手册均印有这样的标签,不停向大众灌输这种思想。许多人坚信“10%”这一观点。
周茂林教授认为,“10%说”流行的原因在于它向人们传递了一条乐观信息。如果大脑的90%都没被利用上,那么想想看,哪怕能再开发其中的一点点,都会给人们带来无限可能。这种说法背后的概念是“自我妨碍”,指的是人们害怕表现不佳,而采取行为阻止自己成功。
“潜能”来自于乐观想象。在进化心理学领域中,人作为动物的一种,最明显的不同是大脑神经回路比其他有智力的动物复杂一些。10%的说法为人类寻求自身优越感添加了一个理由——我们只利用了10%的大脑就称霸自然界,要是大脑完全开发,那比其他动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潜能错觉”还表现在,很多人相信如果有人在自己的背后盯着自己,那么他们会感觉到。事实上,我们的目光并不会转弯,背后也没有任何感知觉器官帮助我们收集信息。这种第六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根本无从得知。
“10%”的说法虽然听上去很美,但它始终只是一个传说。科学告诉我们,人类大脑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有用且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