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27。分析过程如下:8、24、12、36、18从项和数字之间看没什么关系,数字变化幅度太大。因为是三年级的题目,所以不可能涉及到开方运算,于是我们看8、24,8要变成24需要乘3。然后我们看12、36,12变到36也要乘3。再看24、12,36、18发现都是前一个数除以二得到后面一个数。于是总结规律:前一项×3,然后后一项÷2。36到18用的是除2,18到后面需要用乘3,所以18后面的是18×3=54。再后面54÷2=27。
找规律题目的方法:一般是先观察,有什么特点,然后依次排查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差值,相邻的三项有什么运算关系,如果数变化剧烈,可以考虑平方、立方,还要熟悉常用的一些平方值和立方值。多做一些就会增强自信和经验。找规律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例如,在8、24、12、36、18这组数字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数字之间存在一定的运算关系。首先,8变为24需要乘以3,12变为36同样需要乘以3。然后,24变为12,36变为18,都是前一个数除以2得到后面一个数。由此可以总结出规律:前一项×3,然后后一项÷2。应用此规律,可以推导出18后面应该是18×3=54,再后面54÷2=27。
找规律题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这类题目时,要善于从已知信息中寻找线索,分析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推理得出答案。多做一些找规律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积累经验。
总的来说,找规律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通常涉及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多做一些找规律题目,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