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配伍法则灵活运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互协调、缓解毒副作用、增强疗效等作用。方剂药味剂量的改变和剂型的不同会对功效主治产生影响,因此,掌握药物巧妙的配伍,才能适应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需要,充分利用药物效能,提高临床疗效。一般来说,处方中的配伍比例关系是没有严格规定的,是根据病情的需要,灵活运用的。
例如,一个病人有许多症状,但通过辨证后需抓住主症,用药时就要以治疗主症为重点,其它兼症所占比例相应小一些。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医生自己掌握的。
那么,什么是配伍呢?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药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但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销、削弱原有的功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有些药物反而因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发生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
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其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具体如下:
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
相须: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水肿,用黄耆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便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相恶、相反,是惟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药的用量与3有关,那是因为从七十年代的改革开始用公制替代旧制计量单位,换算而来的。1斤(16两)=0.5kg=500g,1市两=31.25g,1市钱=3.125g,1市分=0.3125g,1市厘=0.03125g。为了方便,书写时就习惯上把过去的一钱写成3克,而三钱写成10克、四钱写成12克。在以后就以三的倍数增加了,也就是你所见到的与3的倍数有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