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系,这一宇宙中的微小但充满奇迹的系统,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66颗已知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陨星组成。行星们按照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靠近太阳的四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因其密度大、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等特点,被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表面多岩石,主要由硅酸盐构成,拥有固体外壳。而远离太阳的四颗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其质量和半径远大于地球,密度却较低,被归类为类木行星。这些行星拥有厚重的大气层,主要由氢、氦和冰构成。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可能是由某个未被发现的行星碎裂而成,或者是未能聚积成完整行星的石质碎块。另外,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陨星,它们由石质或铁质组成,散布于各行星之间。
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距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太阳计起,行星到太阳的距离(a)可通过公式a=0.4+0.3*2n-2(天文单位)计算,其中n表示由近到远的行星序号。行星的自转周期各不相同,其中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自转周期大致为12小时至一天左右,而水星和金星的自转周期则较长,分别为58.65天和243天。多数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
除了水星和金星,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转,构成卫星系。太阳系中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其中大致一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另一半则逆向公转。彗星在绕太阳运行中呈现出独特的形状变化。此外,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成群出现,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较大的流星体一旦进入地球大气层,便会成为陨石。
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个极小部分,而太阳也只是银河系中上千亿颗恒星之一,它距离银河系中心约8.5千秒差距,即不到3万光年。太阳系随银河系一起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因此太阳系并不位于宇宙中心,也不在银河系中心。
太阳的形成始于50亿年前的一次星际云瓦解,它通过团小云塌缩而成。太阳预计将在大约100亿年后耗尽其核燃料,进入生命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