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即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将导管尖端定位在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医疗技术。这种导管因其独特的特性和广泛的适应症,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PICC的适应症包括: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或条件不佳时;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液;需中长期保持静脉通道的患者;颈部或胸部手术后的病人;需要经常测量中心静脉压力的患者。
然而,PICC也有其禁忌症:严重出血性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史、血管外科史或外伤、外周静脉无法确认、与插管相关的感染迹象、对导管成分过敏、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PICC导管的特点包括:硅胶材质,柔软且弹性好;放射显影导管,便于通过影像学确认导管位置;长度通常为65cm,可根据需要裁剪;厘米刻度标记,便于准确修剪。
在进行PICC穿刺时,成人通常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而儿童则根据体型和发育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头皮静脉或隐静脉。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因其粗大、解剖结构直、位置深而被优先考虑,次选肘正中静脉,末选表浅、暴露良好但静脉瓣较多的静脉。
贵要静脉的优点在于上臂最粗最直,易于穿刺和护理;前臂正中静脉易于穿刺,但解剖差异大且存在静脉瓣;头静脉易于穿刺和护理,但血管较细且扭曲;肱静脉血管腔大,即使在多次静脉穿刺的病人中也能保持完好,但位置较深。
预穿刺点应在肘下两横指处选择,进针位置过低会导致血管较细,易引发回流受阻或导管与血管摩擦;进针位置过高则可能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此外,上臂静脉瓣较多,也不宜作为穿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