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从立案到开庭的时间法律是没有规定的,但应该从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
一、行政诉讼一审审限最长是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一审一般为6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
二、最新行政诉讼审限是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审限是多长时间要视情况而定。行政诉讼如果是一审的,普通程序审理的期限是6个月,简易程序是45天;二审的审理期限是3个月。
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
对于二审行政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法定期限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的二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起诉,人民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
三、行政诉讼期间多久下判决书
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人民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抗诉或者检察建议:(1)人民驳回再审申请的;(2)人民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3)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法条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八十,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批准,高级人民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批准。
行政处罚遵循的什么原则行政处罚适用原则具体如下:
(一)处罚法定原则;
(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三)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
(四)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五)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
(六)救济原则;
(七)处罚追究实效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四条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