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1、《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末期中国旧知识分子及官绅的生活及精神面貌。清人有几句诗:“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是为该书和作者而感叹。这部小说没有一个故事主干,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观察之准确、描述之生动、细节之丰富,加上简练的白话语言,让书中人物个个栩栩如生,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儒林外史》是一面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民主思想的名著。选进中学课本的那篇《范进中举》,使范进成为广为人知的形象。科举制度居然能让一个人精神失常、心理变态,可见那个教育制度多么地摧残人性!那些号称孔门子弟的所谓儒生,不乏掠夺他人土地,霸占寡妇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之流。《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作者颂赞他们崇尚真情、坚持正义、鄙视功名的美好品德,如画家王冕、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卜老爹和牛老爹等。
3、《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1701—1754),将清代小说推向高峰。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本来可走一般士人的官宦道路,但在经过“兄弟参商,宗族诟谇”的争产纠纷后,吴敬梓看清了封建社会家族伦理道德的丑恶本质,认识了那些衣冠楚楚的缙绅人物的虚伪面目,从此和那些倚仗祖业门第做寄生虫的庸俗人物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