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9-16 21:08:48
文档

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X;一、自评与互评的形式化。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考试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称为他人评价(简称他评)。在他评中,评价者在听课以及考试成绩等基础上,对教和学的过程有较客观的认识,对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也可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但是,在他评中,评价者往往具有高于被评价者的权力,被评价者总是担心评价结果,对评价者心存芥蒂,小心翼翼,甚至处处设防,二者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对立关系,被评价也因此变成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长此以往,评价被误认为是“挑刺”,只是为了测量或证明被评价者的水准,而不是为了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
推荐度:
导读X;一、自评与互评的形式化。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考试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称为他人评价(简称他评)。在他评中,评价者在听课以及考试成绩等基础上,对教和学的过程有较客观的认识,对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也可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但是,在他评中,评价者往往具有高于被评价者的权力,被评价者总是担心评价结果,对评价者心存芥蒂,小心翼翼,甚至处处设防,二者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对立关系,被评价也因此变成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长此以往,评价被误认为是“挑刺”,只是为了测量或证明被评价者的水准,而不是为了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在事实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学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教学评价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学评价工作更好地开展。
X
一、自评与互评的形式化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考试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称为他人评价(简称他评)。在他评中,评价者在听课以及考试成绩等基础上,对教和学的过程有较客观的认识,对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也可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但是,在他评中,评价者往往具有高于被评价者的权力,被评价者总是担心评价结果,对评价者心存芥蒂,小心翼翼,甚至处处设防,二者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对立关系,被评价也因此变成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长此以往,评价被误认为是“挑刺”,只是为了测量或证明被评价者的水准,而不是为了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这种评价对师生来说不能不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对师生的日常教学和发展易造成不利影响:“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有鉴于此,人们开始倡导教学主体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简称自评和互评)。
自评具有他评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自评能够使评价更加真实和准确。在自评中,评价者本人对所评价的活动意图和成效有更真切的了解,容易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评价结论。如教师进行自评时,由于教师本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变化和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特殊的感受所产生的想法及由此付出的努力,外人很难了解。第二,自评可以形成评价者改进教学的内在动力。通过自评可以看到自己的活动及其在活动中的行为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可以直接激发起评价者改进教学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促使评价者不断调节自身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与评价标准相左的行为和内在动机进行有效抑制,对符合评价标准的行为和内在动机不断强化,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师生自评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被动应付以及弄虚作假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他人面前评价自己,要么尽说缺点,要么历数优点,要么就保持沉默;有的学生考试作弊、虚报成绩等;有的教师搞形式主义,给自己班级贴金,等等。如此一来,自我评价的价值就难以真正实现。
教师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互评,兼有他评和自评的优点,近年来同样得到了倡导。然而,也存在师生之间相互奉承、相互吹捧的情况,在互评时只拣好听的说,缺乏实事求是和客观批评的态度。长此以往,互评的真正价值被掩盖,这种形式最终也将被师生所摒弃。
其实,自评、他评与互评各自功能不同,适当运用能促进教学发展。教学评价改革,要改的主要不是谁来评价的问题,而是要改变他评中缺乏理解的现象,如评价的随意性、消极性等等。所以,在他评中要避免误评现象的发生,确保他评体现理解精神,注意防范评价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二、甄别功能的突出地位
传统的教学评价目的多在于了解师生的教学结果,确定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为师生的奖励或惩罚、晋级或升学提供依据。这种评价更注重的是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所以常被称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当然,由于评价与奖惩或升迁挂钩,所以终结性评价客观上仍可能促进师生改进教学,只是在评价者的意识中,更多的是看重评价的甄别功能,而不是诊断和发展功能。

文档

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X;一、自评与互评的形式化。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活动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考试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称为他人评价(简称他评)。在他评中,评价者在听课以及考试成绩等基础上,对教和学的过程有较客观的认识,对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也可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但是,在他评中,评价者往往具有高于被评价者的权力,被评价者总是担心评价结果,对评价者心存芥蒂,小心翼翼,甚至处处设防,二者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对立关系,被评价也因此变成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长此以往,评价被误认为是“挑刺”,只是为了测量或证明被评价者的水准,而不是为了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