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的来说.....辽与北宋基本处于敌对状态....可谓时战时和......个人认为分几个阶段:
960年北宋建立.,北宋对辽国颇为忌惮。
宋朝采纳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在一一削平南方的割据势力后,才正式向北方出击.....直到979年灭亡盘踞山西太原一带的北汉....大体上统一全国。之所以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正是不愿与辽国过早发生冲突是重要原因:当时来看,北宋承袭后周,国家经济状况处于回复期...正所谓仓廪不足,百姓贫弱,难以支撑强大的辽国的战争。而军事上对占据了幽云十六州的辽国也无绝对把握。因此,北宋先南后北,避免过早开战。
而979年灭亡北汉之后,宋辽开战无可避免....一方面中原故土幽云十六州为辽国把持:从军事形势上看辽国居高临下,中原王朝面对辽国大军除了黄河再没什么险隘,另一方面,北汉长期处于辽国庇护,北宋消灭北汉以后,辽国也深以为忧:在北宋统一中原的同时,辽国内部不靖,被迫改变一向的南下政策.....直到979年北汉灭亡,辽国才惊讶地看到一个强大对手崛起。
首先,北宋采取先攻态势先后两次出击辽国,意图夺回幽云十六州,击败辽国,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尔后由于宋朝国内不稳,转守为攻。
同时,辽国由于萧太后掌权,启用一批人才,逐渐取代不听话的宗亲重臣,另一方面也学习先进的制度文化,辽国一时国力大盛,终于在1004年,大举入侵宋境,一路深入到黄河边上的澶州,被宋军力阻为止。其后,宋辽和谈,宋每年给辽岁币。
要说宋朝有多亏,倒也未必.....每年的岁币比之于财政收入有多少?..但用这些钱换取边境的稳定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