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同治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状况特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9-27 10:50:33
晚清同治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状况特点
2、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多次暴涨,市场供求极不平衡。党中央曾先后组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加以应对,虽平抑了物价,但问题和困难不少,隐忧仍存。财政收支并未规定统一管理办法,公粮、税收大多由各大区或省市管理。
导读2、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多次暴涨,市场供求极不平衡。党中央曾先后组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加以应对,虽平抑了物价,但问题和困难不少,隐忧仍存。财政收支并未规定统一管理办法,公粮、税收大多由各大区或省市管理。

1、晚清同治时期:中央财政缺乏坚实基础,亟需统一全国财经。清末中国制钱的发行未统一,外国银元在国内盛行,严重破坏国内货币市场,损耗了中国的经济利益。
2、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多次暴涨,市场供求极不平衡。党中央曾先后组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加以应对,虽平抑了物价,但问题和困难不少,隐忧仍存。财政收支并未规定统一管理办法,公粮、税收大多由各大区或省市管理。
晚清同治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状况特点
2、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多次暴涨,市场供求极不平衡。党中央曾先后组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加以应对,虽平抑了物价,但问题和困难不少,隐忧仍存。财政收支并未规定统一管理办法,公粮、税收大多由各大区或省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