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时期,德国空军的军衔标识系统体现了其军队的纪律性与等级秩序。1933年,戈林着手整合民间航空运动,为建立空军奠定了基础。空军的领章设计沿袭了DLV(德国民间航空联盟)的传统,采用羊毛材质的菱形底板,并装饰有海鸥图案,用以表示不同军衔的士兵。
士兵的领章设计,与陆军相似,使用白色底板和兵种颜色的滚边。士兵军衔的海鸥数量不同,用以区分等级。上等列兵的臂章在士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带有军衔星的横杠。随着军衔的提升,标志的设计也逐步复杂化。例如,豁免兵(Gefreiter)的臂章呈V形,上等豁免兵则为双V形,资深或参谋豁免兵则为三V形。
士官的领章在士兵的基础上,领口部分增加了白色饰边,不同级别则通过增加海鸥标志来区分。尉官从少尉开始,领章上除了海鸥,还增加了橡叶丛和银色滚边,军衔逐级递增至上尉。校官的领章设计更为复杂,通过增加海鸥数量和特定等级标志如少校的橡叶环来表示不同军衔。
空军的行政人员和机械师的领章各具特色。行政人员使用深绿色底板和三角形代替海鸥,机械师则通过螺旋桨的数量来表示等级。军乐人员的空军领章上则加有竖琴标志和肩饰。
将官的领章设计随着军衔的提升而变得更为复杂,直至元帅级别的荣誉。戈林所获得的帝国元帅军衔,是空军至高无上的荣誉,其标志包含了鹰徽、橡叶环和元帅杖。
总体而言,这些军衔标志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反映了德国空军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