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尖位于心脏的左下角,呈圆锥状,朝向左前下方,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在正常成人体表,心尖的投影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2厘米,距前正中线约7-9厘米。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触摸感受到心尖的搏动。
心脏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当心脏增大时,心尖的搏动也会随之改变位置。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可能受到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的影响。
生理性因素包括:正常仰卧时,心尖搏动略微上移;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动2.0-3.0厘米;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动1.0-2.5厘米。肥胖者、儿童和孕妇由于横膈位置较高,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能在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而瘦长体型的人,特别是站立或坐位时,横膈下移,心脏呈垂位,心尖搏动移向内下,可达第六肋间。
病理性因素包括心脏本身增大或心脏以外结构的改变,如纵隔、横膈位置的变化。心尖搏动的强度和范围也会受到生理和病理情况的影响。
生理情况下,如胸壁肥厚、乳房悬垂、肋间隙狭窄时,心尖搏动较弱,搏动范围缩小。相反,胸壁薄或肋间隙增宽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较大。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也会增强。
病理情况下,心肌收缩力的增加可能导致心尖搏动增强,如高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左心室肥厚的心功能代偿期。然而,心尖搏动减弱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肌收缩力的下降以及其他心脏因素,如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心脏以外的病理性因素,如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或气胸,也可能导致心尖搏动减弱。
以上内容参考了百度百科关于心尖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