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二十九,民间传统上是可以回娘家住的一天的。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家宴,相互拜访,这一习俗被称为“扒则别岁”。
除夕,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与春节(正月初一)紧密相连。除夕的含义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寓意着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因此,除夕夜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这一主题。
在中国农历中,腊月有大小月之分。遇到腊月小月时,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即除夕。即使是腊月大月,次日也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完成。
民谣有“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在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之后,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馒头制作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
腊月二十九也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称为“调年会”。土家族会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关于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包括明代土家族士兵提前过年出征抗倭的故事,以及土家族先民因贫困和逃避官军而提前过年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