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牙后出现牙出血是一种常见情况,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1. 牙槽窝感染:感染可能源自病牙根尖炎症的扩散或是拔牙过程中的操作不当。
2. 牙槽窝内残留物质:如有感染性的断根或未彻底清除的病变肉芽组织,可能导致出血。
3. 不良饮食习惯:进食过于粗糙或刺激性食物,以及过早刷牙破坏了血凝块,都可能影响止血效果。
4. 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拔牙后出血。
对于出血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若出血由局部炎症引起,可以使用碘甘油进行局部涂抹,并可使用云南白药粉或其他止血粉末及止血海绵进行压迫止血。
2. 若出血由拔牙断根或残留病灶引起,应在局部麻醉后取出断根,刮除牙槽窝内的炎性肉芽组织,并在必要时进行严密缝合。
3. 若拔牙后出血伴有局部肿胀和全身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
补充说明:
- 如果是外敷的止血药物,应避免喝水以免冲掉药物。
- 内服药物则可以和水一起吞下。
对于正在出血的牙齿,以下是一些建议:
- 拔牙后24小时内,唾液中带有血丝是正常的。频繁吐出口中血液会干扰血凝过程,导致持续出血。在这段时间内,避免刷牙和漱口。
- 如果你吐出的是血块,应立即就医。大多数口腔医院提供急诊服务。
- 镇痛可以使用芬必得,但每两次服用间隔不应少于四个小时。
- 如果医生建议服用消炎药,可以遵医嘱。避免空腹服用,可以选择喝粥或吃柔软的主食,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