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高原上,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接苏丹,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该国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近3000米,被誉为“非洲屋脊”。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北部的达罗尔洼地降到海平面以下113米,为全国最低点。境内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有阿巴伊河、特克泽河、巴罗河等,属于尼罗河水系。埃塞俄比亚气候温和,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至27℃之间,分为12个区和两个市。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埃及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至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此。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埃及干燥少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埃及划分为8个经济区,全国共有26个省。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北接几内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濒大西洋。该国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5℃。
这三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保持了独立,而非洲其他地区则在战后纷纷争取独立,直至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和1994年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垮台,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枷锁。现在,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