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对比中国机长和萨利机长的难度时,显然后者面临的挑战相对较小。萨利机长在起飞不久遭遇双发失效,但他得益于纽约市哈德逊河的地理优势,以及消防车的迅速救援,最终成功迫降。
2. 中国机长刘传健在9800米高空面临风挡破裂和自动系统损坏的紧急情况,他手动驾驶飞机,在极端的天气和环境条件下,成功带领乘客和机组成员备降成都机场。这一壮举克服了多重困难:
a. 高空瞬间释压导致人体仅能承受30秒缺氧,机长必须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以防昏死并维持飞机控制。
b. 巨大的气压差和温差对所有人的身体极限构成威胁,特别是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下。
c. 川藏线飞行难度极高,因其多变的天气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如雪山、冰川、乱流等。
3. 此外,飞机驾驶舱设备失灵和仪表盘损坏使得情况更为复杂。这些因素突显了中国机长在紧急情况下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责任。
4. 中国的民航工作人员以零事故为目标,他们比世界上大多数民航机长更加刻苦、细致、认真。在危急时刻,他们始终将乘客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
5. 《中国机长》和《萨利机长》这两部电影让观众得以近距离了解机组人员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这些通常不为外人所知。
6. 这些英勇的民航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敬畏蓝天、责任和生命,他们构成了保护乘客安全的坚实屏障,确保了中国民航的飞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