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角霜是一种来源于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角的骨渣,是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部分。它在中医药中被用作补阳药物,具有温肾助阳和收敛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肾阳痿、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痈疽痰核等病症。
药材特征上,鹿角霜呈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外层灰白色,内层色较深,质疏松多细孔。它的气无,味微苦涩,有粘舌感。优质的鹿角霜颜色灰白,不糟朽。
在制备上,鹿角霜通常通过熬煮鹿角并去除胶质后得到。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多种制备方法,如使用米泔水、牛乳、醋等熬制,现代则多采用提制鹿角胶后的残渣作为鹿角霜。
在服用时,鹿角霜的用量通常为9~15克,先煎。它应该存放在干燥处,且阴虚阳亢者不宜服用。
化学成分方面,鹿角霜含有磷酸钙、碳酸钙、氮化物及胶质等,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
综上所述,鹿角霜是一种在中医理论中用于调节人体阳虚症状的药材,其功效和用途在传统医学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