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一代战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标志着超音速飞行的开始,其最大速度可达1.3马赫。这些战机通常配备后掠翼,并使用带有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它们的电子设备相对简单,包括通讯电台、高度表、无线电罗盘和基本的敌我识别系统。主要武器是大口径航炮,后期型号还能携带第一代空对空导弹。火控系统采用简单的光学-机电式瞄准具,后期型号则装备了第一代雷达。代表性的第一代战斗机有美国的F-86和前苏联的米格-15。
2. 第二代战斗机在1950年代末期问世,使用了更先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专注于高空高速性能。这一时期的战斗机开始广泛配备雷达,并增加了空对空导弹作为主要武器之一。雷达技术的普及和空对空导弹的运用成为第二代战斗机的显著特征。部分战斗机甚至完全依赖导弹作为主要武器,这导致了对导弹技术和可靠性的过分依赖。第二代战斗机依然强调速度、实用升限和操作高度,后燃器也开始成为标准配置。空气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在这一代战斗机上得到了充分应用。此外,随着核武小型化,战斗机能够携带战术性核子武器。代表性的第二代战斗机包括前苏联的米格-21和米格-23,以及美国的F-104和F-4。
3. 第三代战斗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采用了更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进一步提升了高空高速性能和机动性。这一代战斗机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放宽了静稳定度,允许飞行员进行更高机动的飞行。电子战系统开始成为标准配置,以提高飞机在电子对抗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雷达系统也得到了改进,具备了下视能力,这意味着战斗机能够在不依赖地面或其他飞机提供目标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空战。武器系统更加多样化,包括空对空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代表性的第三代战斗机有美国的F-15、F-16和F-18,以及前苏联的苏-27和米格-29。
4. 第四代战斗机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投入服役,采用了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和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如飞行控制计算机和飞行管理系统。这些技术显著提高了战斗机的机动性和飞行性能。隐身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战斗机设计,以减少雷达截面积。第四代战斗机还配备了先进的雷达系统,如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以及更先进的电子战系统。武器系统进一步集成,能够同时攻击多个目标。代表性的第四代战斗机包括美国的F-22和F-35,以及俄罗斯的苏-30系列和中国的歼-10和歼-20。
5. 第五代战斗机是当前最先进的战斗机类别,代表型号包括美国的F-22和F-35,以及中国的歼-20和俄罗斯的苏-57。第五代战斗机采用了隐身设计、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综合射频系统、网络中心战能力以及高度集成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这些飞机能够在复杂的电子对抗环境中执行多种任务,包括空中优势、打击地面目标和电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