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的一些学者中,有一些人喜欢比较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中国的文明历史悠久且未曾中断,相比之下,欧洲的中世纪显得漫长而落后。然而,这种看法既可笑又可悲。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欧洲中世纪为何会显得漫长。公元四至五世纪,由于匈奴的不断入侵,日耳曼部落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境内。这些部落的进入给帝国带来了诸多问题,包括起义、战乱和瘟疫。由于蛮族人数众多,而帝国人口相对较少,罗马皇帝不得不依赖这些蛮族来维持稳定。然而,当蛮族的力量强大到足以使皇帝成为傀儡时,帝国的崩溃就成为了必然。公元476年,日耳曼首领奥多亚克废黜了罗马皇帝罗慕洛,罗马帝国彻底灭亡。
随后,日耳曼部落相继在欧洲各地建立了王国,这些王国构成了今天欧洲各国的雏形。当时,日耳曼人还处于原始游牧时期,尚未广泛接受和使用文字,因此他们的文化实际上仍处于原始阶段。这种自然图像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相当于现代非洲部落的思维方式和性格。日耳曼人在建立不同王国后,才开始吸收和引进罗马文字,使其成为自己的语言文字。
从人类文字进化史的角度来看,文字从复杂到简单,从象形到抽象,从粗糙不规范到较规范合理的发展过程。越简单、越抽象、越科学的文字越容易记忆和书写。古罗马文字是人类文字体系中非常先进的文字,对当时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文化福音。文字是文明种子,拥有最先进文字的文明将决定其发展方向。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借鉴和接受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同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文字姓名体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也随之改变,从原始的自然图像思维方式和性格转变为罗马字母和希腊字母思维方式和性格。这一转变使他们逐步摆脱了原始状态,进入了先进之列。他们的文化不仅展现了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辉煌,而且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今天世界的霸主。
在讨论欧洲中世纪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宗教的影响。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皈依基督教,相同的宗教信仰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规范作用,使他们的转型过程相对有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字、姓名系统和宗教是决定文明先进与否的三大系统。非洲的文化之所以落后,是因为这些系统尚未完全普及。而中国文化在这三大系统上都相对落后于西方。如果以文明的连续性为标准,那么中国文明似乎更先进;但如果以文明的先进性为标准,那么西方文明更胜一筹。
总之,中国学者在评价欧洲中世纪时,不应仅仅以其长度作为衡量标准,而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原因。通过真实还原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本质面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明的发展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