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明白老师孔子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2.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的一位才子,他仰慕程颢、程颐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一次,他冒雪前往老师家求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这个故事成为了尊师的典范。
3. 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最后,缅伯高献上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使唐太宗非常感动。
4. 孔子尊师
孔子得知学生宫敬叔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便与宫敬叔同行,拜望老子。孔子见到老子,立刻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回到鲁国后,孔子赞扬老子,称他为“犹龙”。
5.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爸爸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