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要分析一块引发误解的石材。一位朋友不慎将新场石误认为是木那翡翠原石,支付了1000元购得。这块石材寄来给我们,供大家学习参考。首先,我们来观察其皮壳特征,然后将其切开,进一步探讨其内部情况。这位朋友大约两年前购得此石,后意识到它并非木那翡翠。商家当初声称这是一块高品质的木那翡翠原石。对于初入行的人来说,这种以次充好的现象在市场上并不鲜见。商家利用灯光照射,让原石看起来水头足、颜色吸引人,价格似乎合理,容易诱使人购买。
我们再来审视这块石头,表面似乎有一条色带。然而,新场石通常需要较大的体积才有可能切出好的品质,而这块石头太小,色带很难在切开后得到展现。这块石头的皮壳被称为白岩沙皮,与木那的白岩沙皮相似。在缅语中,“木那”意味着不成熟。木那场口的石材特点是可以内部转好,但这一特性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口。有些商家便将白岩沙皮的新场石当作木那翡翠来卖,对此,大家需要保持警惕,多看少买,练就一双慧眼。
现在,让我们切开这块石头。朋友们,下面展示的是切开后的情况。切割过程中,石头的质地疏松,如同切豆腐一般。玉石的耐磨硬度是衡量其品质的一个标准。优质玉石在切割时感觉较为顺滑。这块石头仅达到豆种级别,质地稀松。我们可以看到,石内带有颜色。如果没有颜色,其种质会更差。做成成品后,它将缺乏翡翠的润泽感。而且,由于种质不佳、密度疏松,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石头可能会因氧化作用而发黄,影响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