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是基于大脑对生物电信号的处理。这些信号最终被大脑解释为我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和现象。由于大脑无法区分信号是真实还是模拟的,如果存在一个高级的模拟系统,人类可能无法察觉到其中的差异。
2. 宇宙被认为是虚拟的观点基于四种现象。首先,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时间单位和普朗克长度单位是不可再分的,类似于计算机像素点不可再分。这表明宇宙的基本结构可能与计算机程序有相似之处。
3. 量子力学的概率性和叠加态也与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方式相似。例如,电子的位置和状态在没有观测时是不确定的,这可能是因为宇宙的运行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模糊处理,以节省计算资源。
4. 电子双缝实验显示,量子实体可以根据观测者的存在与否选择其行为,这与计算机程序中的条件语句功能相似。这种现象在计算机程序中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操作实现。
5. 量子纠缠提供了一个更直接的类比,其中纠缠粒子的状态变化似乎瞬间发生,无论它们相隔多远。这在计算机编程中可以通过对共享资源的指针操作来模拟。
6. 这些现象在量子层面上为宇宙是虚拟的提供了支持。如果我们的宏观世界建立在如此奇特的量子基础上,那么对宇宙真实性的怀疑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7. 这种观点在公众中有一定的支持,包括知名人士如埃隆·马斯克和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因此,如果宇宙最终被证明是虚拟的,这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