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实践性:文章体式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它体现了文章体制、结构和格式的基本要求,并在反复应用中得到遵循或坚持。
2. 体制:它涉及对具有共同特征文章的命名、体裁、要素构成等方面的规定。例如,诗歌、散文、论文、广告、新闻、公文、书信等体裁,各自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规范。
3. 结构:关于文章的组织架构,包括其层次或段落间的相互关系。常见的结构模式有总分式、递进式、连贯式、并列式、对比式等,这些都是文章结构的规定。
4. 格式:涉及文章撰写、制作、编辑、出版等方面的明确规定或普遍接受的规范。不同文体有各自的格式要求,这些都是作者在创作时需遵守的标准。
5. 记叙文:主要通过叙述事件来表达情感,无论是单一事件还是多个事件的组合,其核心在于传达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感情。
6. 说明文:旨在通过准确的语言和说明方法,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详细阐述,使读者理解其性质、功能、原理等。
7. 议论文:通过不同的论证方法来表达和支持作者的观点,展开逻辑性的讨论和分析。
8. 诗歌:传统上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注重押韵和语言的通俗性,而古代诗歌则有固定的填词格式和严格的音律要求。
9. 小说: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和描绘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它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
10. 散文:不拘泥于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不受音韵、排比等限制,表现形式多样,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体例之一。散文通常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通过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