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雪节气通常标志着天气进一步寒冷,但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出现冰冻现象,这并不预示着暖冬的到来。反而,这可能意味着整个冬季会比较寒冷。谚语“大雪不冻,惊蛰不开”揭示了一个天气现象:如果在大雪节气中没有冰冻,那么到了惊蛰节气,大地也不会解冻。惊蛰是春季的节气之一,此时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开始响起,雨水增多,万物由此复苏。因此,大雪不冻可能意味着冬天会持续寒冷,直到惊蛰时节才逐渐转暖。
“大雪不冻倒春寒”是另一个表达相似含义的谚语。它也说明了如果大雪节气不冷,那么可能会出现春寒的现象。
对于“暖冬”的定义,根据国际气象组织的规定,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采用1971年至2000年这30年冬季(即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作为气候常年值(即气候平均值)。冬季的冷暖通常分为三类:暖冬、冷冬和正常冬季。如果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0.5℃以上,那么该年该区域就被定义为暖冬;如果低于常年值0.5℃或更多,则被定义为冷冬;其余情况则为正常冬季。
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在日常气候业务中废除了之前所使用的1971-2000年的气候平均值,转而采用1981-2010年的平均值作为新的常年值或气候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