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钣金展开图的计算方法涉及多个步骤,以确保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准确性。以下是详细的步骤说明:
1. 确定中性层位置:
中性层位于板材弯曲过程中的过渡区域,不受拉伸或压缩力作用。该层位置随弯曲半径和折弯角度变化而变化。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中性层接近板材厚度中心;而在弯曲半径减小、折弯角度增大时,中性层向弯曲中心内侧移动。用λ表示中性层至板材内侧的距离。
2. 计算展开长度:
展开长度由料内加料内及补偿量组成。补偿量K的计算方法如下:
- 对于铁材(如GI, SGCC, SECC, CRS, SPTE, SUS等),当0.3≤T≤1.5时,K=0.2;当T>1.5时,K=0.35T。
- 对于其他有色金属材料如AL, CU,当T>0.3时,K=0.5T。
3. 计算非平行直边段差(Z折2):
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高度H的取值见图示。
4. 计算斜边段差(Z折3):
- 当高度H大于2T且角度θ≤70°时,按照Z折1的方式计算;
- 当高度H小于2T时,采用两段折弯展开方法(R=0,θ≠90°)。
5. 计算抽孔尺寸:
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保持不变。抽孔的计算公式如下:
-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S的取值原则为:T≤0.5时取S=100%T,0.5<T<0.8时取S=70%T,T≥0.8时取S=65%T。
- 若抽孔用于铆合,则取S=50%T,H=T+T'+0.4(其中T'是与之相铆合的板厚,抽孔与色拉孔之间的间隙为单边0.10~0.15)。
- 若原图中抽孔未作任何标识与标注,则保证抽孔后内外径尺寸。
- 当预冲孔径计算值小于1.0时,一律取1.0。
6. 计算反折压平(V折30°):
- 压平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折弯前进行压线,压线位置位于折弯变形区中部;
- 反折压平通常分为两步进行。
7. 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
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为设计标准值。
8. 对于方形抽孔和外部包角的展开,其角部的处理方法应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准》,其直壁部分按90°折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