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田处理:选择面积1亩以上的水塘,保持水深度在0.5-1米之间。翻动塘泥,使水塘底部15-25厘米的塘泥翻起,并均匀铺洒在水塘底部,以保证塘泥松软,适宜泥鳅生存和芦苇生长。在水塘中按15-20公斤/亩的量均匀撒入生石膏灰,20-30天后,向水塘中放入泥鳅苗,每亩放养1200-1500尾,或者选择放养1200尾,并向水塘中均匀撒入12-15公斤的饵料。饵料由干鱼粉、豆饼、菜籽饼、糯米按重量比1:3:3:8的混合物制成。
2. 移栽芦苇幼苗:在3-5月期间移栽芦苇幼苗。移栽前,将水塘中的水排出一部分,保持水深在7-10厘米,确保芦苇幼苗高度在20-30厘米。种植时,幼苗的行间距应为10-15厘米,列间距应为20-30厘米。将幼苗根部埋入塘泥下2-3厘米,确保芦苇叶露出水面。种植芦苇后,向水中均匀撒入豆饼5-8公斤和菜饼15-22公斤,这些既作为泥鳅的补充饵料,也可以利用泥鳅吃剩的残渣作为芦苇的肥料。
3. 调节水塘水位:在每年6-7月高温时期,向水塘中注水,保持水深在15-30厘米,以防止水温过高导致芦苇烧苗死亡。如果水源方便,可以定时更换水,以防水温过高。到了9月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可以将水塘中的水位降至10-15厘米深。
4. 优化种植方式:在种植芦苇时,每2-5株为一组进行种植,这样可以提高采收率,增加种植密度。同时,泥鳅在水下的活动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5. 处理芦苇幼苗:在移栽前,剪去芦苇幼苗较大的叶片,这有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6. 使用生根素:在移栽前,将芦苇幼苗浸泡在0.2-1%的生根素中5分钟,以促进芦苇生根并提高成活率。
7. 选择泥鳅苗:选择长度为3-5厘米的泥鳅幼苗进行养殖,这种大小的泥鳅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