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这种倾向性通常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共同构成。
A. 认知
态度的认知层面涉及到个体对事物的知识、信念和观念。它决定了个体对事物的理解和评价。
B. 情感
情感层面是态度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个体对事物的情感反应和情绪,比如喜欢或厌恶。
C. 行为倾向
行为倾向是态度中预测行为的部分,它揭示了个体在面对特定情境时可能采取的行动方式。
一个人的现实态度反映在他追求和拒绝的事物上,以及他实际采取的行动。行为方式是态度的表现,反过来,习惯化的行为又体现了个体的态度。
稳定的态度往往会导致与之相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为方式可能逐渐演变成习惯,并自然地表现出来。
性格特质,如乐于助人,是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自然流露。当一个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这不仅符合他的性格,也会让人们觉得自然。
相反,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在处理事情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可能做出损害他人的选择。如果这样的个体表现出助人行为,可能会显得不协调且令人感到奇怪。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性格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可以通过经历和努力进行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