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平潭岛以其淳厚善良的民风和勤劳朴实的岛民著称,其风俗文化具有浓郁的海岛特色。
2. 这里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婚姻习俗、生养传统、节日庆祝以及信仰体系,与其他汉族地区的习俗既有共同点,也显现出独特的一面。
3. 平潭的玉屿坠灯节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庆祝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4. 当地村民会在春节时放坠灯,这是一种悬挂在巨型风筝拉线上的“橄榄灯”,当风筝飞上夜空时,一串串的“橄榄灯”犹如点缀在夜幕上的星光,颇为壮观。
5. 这项活动寓意着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
6. 拗九节是平潭的传统节日,有着古越遗风。
7. 它通常在正月廿九日之后的第九天庆祝,被称为“拗九”或“孝九”。
8. 这一天,家家户户会用番薯、薯粉作皮,内包海鲜、肉、菜等馅料,搓成“烧卖”或饺子形状,蒸煮后食用。
9. 拗九节后三天还要做“二月二”,也称为“拗九仔”,继续包“拗九丸”或煮“拗九粥”。
10. 至此,平潭人才正式宣告“做年”的结束。
11. 十番音乐是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以二胡、三弦、箫、豆管、榔鼓、锣、板等十种乐器演奏,乐队人数通常在10-20人之间。
12. 十番音乐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是民间婚丧喜庆、节日活动中的常见节目。
13. 平潭城乡常见十番音乐演出,因其气势雄浑、节奏强烈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14. 东庠剪纸是平潭的传统艺术形式,早年的东庠女人都擅长剪纸。
15. 上岁数的妇女能根据时令剪出不同类型的图案,线条流畅,寓意吉祥。
16. 东庠剪纸主要用于制作灯笼,灯笼在当地有特别的寓意,代表着婚礼喜庆和人丁兴旺。
17. 当地头年出嫁的女儿家第一年回娘家时,一定要带两盏灯笼,寓意着添丁。
18. 藤牌操是平潭城乡广为流行的民间武术表演,相传由戚继光发明、郑成功加以完善。
19. 操演时,手执藤牌及长短兵器按既定阵式和表演程序,摸爬滚打,冲杀变化。
20. 藤牌操以打击乐伴奏为主,配以唢呐曲牌,表现强烈的抓拿督气氛。
21. 2007年,平潭藤牌操入选福州市人民政府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2. 在平潭的海坛古城里,不定期会有藤牌操的操演,传承着这项古老的武术表演艺术。
23. 灯牌蛇是民间传统街头文艺演出形式之一。
24. 出游时,每人扛一架灯座(座上安装3盏灯),手拿一根拄杖,歇息时可将龙牌统一搁在杖上。
25. 龙牌首是用竹篾轧制的龙头,龙尾由七八人用粗绳子拉紧。
26. 龙牌灯长的可达百余米,“长龙”过街,牌灯放彩,气势相当壮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