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植物?我在竹林里挖的,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紫色,茎是紫色,根是块状的像生姜一样,有药味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25 21:15:10
这是什么植物?我在竹林里挖的,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紫色,茎是紫色,根是块状的像生姜一样,有药味
观音苋,也被称为血皮菜、木耳菜等,是一种菊科植物,高30~6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它的叶片互生,呈椭圆状披针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厚而柔软,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状,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叶柄短,紫红色,上部叶几乎无柄。它的花序顶生或腋生,呈圆锥状或伞房状排列,花序柄细长且2歧分枝,苞片线形,管状花黄色。瘦果具线条,冠毛丰富。它的花期在夏季。观音苋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旷野湿地或栽培于菜圃。全草可入药,味辛、甘,性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等症。根则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用于血崩、跌打损伤、赤痢、腹痛、吐衄等症。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内服煎
导读观音苋,也被称为血皮菜、木耳菜等,是一种菊科植物,高30~6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它的叶片互生,呈椭圆状披针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厚而柔软,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状,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叶柄短,紫红色,上部叶几乎无柄。它的花序顶生或腋生,呈圆锥状或伞房状排列,花序柄细长且2歧分枝,苞片线形,管状花黄色。瘦果具线条,冠毛丰富。它的花期在夏季。观音苋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旷野湿地或栽培于菜圃。全草可入药,味辛、甘,性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等症。根则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用于血崩、跌打损伤、赤痢、腹痛、吐衄等症。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内服煎

观音苋,也被称为血皮菜、木耳菜等,是一种菊科植物,高30~6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它的叶片互生,呈椭圆状披针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厚而柔软,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状,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叶柄短,紫红色,上部叶几乎无柄。它的花序顶生或腋生,呈圆锥状或伞房状排列,花序柄细长且2歧分枝,苞片线形,管状花黄色。瘦果具线条,冠毛丰富。它的花期在夏季。观音苋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旷野湿地或栽培于菜圃。全草可入药,味辛、甘,性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等症。根则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用于血崩、跌打损伤、赤痢、腹痛、吐衄等症。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外用研末撒或捣敷。详情
这是什么植物?我在竹林里挖的,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紫色,茎是紫色,根是块状的像生姜一样,有药味
观音苋,也被称为血皮菜、木耳菜等,是一种菊科植物,高30~6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它的叶片互生,呈椭圆状披针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厚而柔软,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状,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叶柄短,紫红色,上部叶几乎无柄。它的花序顶生或腋生,呈圆锥状或伞房状排列,花序柄细长且2歧分枝,苞片线形,管状花黄色。瘦果具线条,冠毛丰富。它的花期在夏季。观音苋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旷野湿地或栽培于菜圃。全草可入药,味辛、甘,性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等症。根则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用于血崩、跌打损伤、赤痢、腹痛、吐衄等症。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内服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