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日一方剂大承气汤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25 14:02:11
文档

一日一方剂大承气汤

本方剂属于泻下剂中的寒下方。组成:酒大黄四两,厚朴去皮,炙,半斤(24克),枳实炙五枚(12克),芒硝三合(9克)。用法:将上述四味药材用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滓后加入大黄,再次煮至二升,去滓后加入芒硝,微火煮沸一二次,分两次温服。若得下,余量不需再服。(现代用法:水煎,先煮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症状为下利清水,色纯青,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方解: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其病因多为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形成燥屎,邪热与肠中燥屎互
推荐度:
导读本方剂属于泻下剂中的寒下方。组成:酒大黄四两,厚朴去皮,炙,半斤(24克),枳实炙五枚(12克),芒硝三合(9克)。用法:将上述四味药材用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滓后加入大黄,再次煮至二升,去滓后加入芒硝,微火煮沸一二次,分两次温服。若得下,余量不需再服。(现代用法:水煎,先煮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症状为下利清水,色纯青,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方解: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其病因多为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形成燥屎,邪热与肠中燥屎互


本方剂属于泻下剂中的寒下方。 组成:酒大黄四两,厚朴去皮,炙,半斤(24克),枳实炙五枚(12克),芒硝三合(9克)。 用法:将上述四味药材用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滓后加入大黄,再次煮至二升,去滓后加入芒硝,微火煮沸一二次,分两次温服。若得下,余量不需再服。(现代用法:水煎,先煮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 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 热结旁流证。症状为下利清水,色纯青,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方解: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其病因多为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形成燥屎,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实热内结,肠胃拒按,按之坚硬;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四肢禀气与阳明,阳明经气旺于申酉之时,热结于里,郁蒸于外,故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是热盛津伤,燥实内结之证。证候特点为痞满燥实。痞,即自觉胸脘闷塞不通,有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肠中燥屎干结不下;实,是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潮热谵语,脉实等。 加减变化:若气虚者,宜加人参补气,以防泻下气脱;若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以滋阴润燥。 现代用法: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等。也用于热性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注意:本方为泻下峻剂,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老年、体弱者应慎用;孕妇禁用;中病即止,以免损耗正气。 附方: 1. 小承气汤,酒大黄四两,厚朴去皮,炙二两,枳实炙三两,三枚大者约9克,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症状包括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 2. 调味承气汤,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升(9克),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症状包括大便不畅,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牙龈、咽喉肿痛等。 3. 复方大承气汤,厚朴15-20克,炒莱菔子15-30克,枳壳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大黄后下9-15克,芒硝冲服9-15克,水煎服,最好用管注入,经2-3小时后,可再用本方灌肠,以加强攻下之力,有助于梗阻之解除。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详情

文档

一日一方剂大承气汤

本方剂属于泻下剂中的寒下方。组成:酒大黄四两,厚朴去皮,炙,半斤(24克),枳实炙五枚(12克),芒硝三合(9克)。用法:将上述四味药材用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滓后加入大黄,再次煮至二升,去滓后加入芒硝,微火煮沸一二次,分两次温服。若得下,余量不需再服。(现代用法:水煎,先煮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症状为下利清水,色纯青,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方解: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其病因多为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形成燥屎,邪热与肠中燥屎互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